close

人最擅長欺騙的,或許就是自己。

從哲學的角度看,假笑似乎只是表象的微笑,彷彿能短暫地引發放鬆,然而長期的假裝與壓抑內在真實情緒,正如康德所說的自欺,會對我們的內在自由與健康構成威脅。

康德強調,道德行為應該基於真誠的動機,而假笑作為一種虛假行為,掩蓋了情感的真實性,最終傷害自我。

長此以往,這種虛假行為可能催生出「表演型人格」,這讓我們陷入齊澤克所提到的符號性秩序的陷阱中——表面上我們扮演的角色已經取代了我們的真實自我,最終導致自我分裂,甚至精神崩潰。

尼采的「酒神與日神」二元對立同樣揭示了這一現象的危險。

假笑的假象猶如日神般理性的外表,試圖控制混沌的情感,卻忽略了內心酒神式的原始衝動。壓抑情感的假笑,最終可能引發內在的失控,甚至導致精神的崩潰。

正如尼采所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而對那些富有靈感和共情能力的人來說,這種情感的共鳴像斯賓諾莎所描述的情感傳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相影響,無法控制地被他人情感所感染。這種強大的共情能力,雖然是天賦,但也是脆弱的根源,如同阿喀琉斯的唯一弱點——我們最強的能力往往是我們最大的風險。

情緒的傳染是潛移默化的,我們總是在與他人的共存中被情感牽引,無法完全自我主宰。

恐怖片中的血腥畫面和聲響讓我們在安全的情境中體驗到虛構的恐懼,而這種情感投射與共鳴,其實反映了我們對自我情感控制的脆弱性,最終讓我們無意識地被外部世界的情緒所牽引。

人最擅長欺騙的,或許就是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ooctober 的頭像
    maooctober

    maooctober的部落格

    maoocto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